手撕白切鸡
事情发生在2008年某日:
早上起床后,看到桌上有只鸡,老妈问,会不会做白切鸡?我说不会,不过有的是教程,折腾呗。吃完早餐,上网,搜索:网上资料是丰富,不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太多,何况做吃的这一行,经常每个准谱,反正出来能吃好吃就行。综合各方资料,我打算就如是做了:
把整只鸡拿油、盐、姜、白胡椒、料酒(家里没料酒,就拿竹叶青将就了)泡上,然后烧一大锅水放凉;要早准备的话,应该准备一锅冰水,效果或许会更好。泡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,开火,烧锅清水,水滚后把鸡整只拎进去煮,煮个6分钟左右,开始“淬火”:把鸡拿出,滴干水,放入凉水中,泡凉一些;然后再拿到滚水里继续煮。据说这是采用了热涨冷缩的原理,要鸡肉缩得更紧更有嚼头。来回3次,估摸总共也煮了10分钟了,拿刀戳一下确定没有血丝,就可以出锅了。不必要把鸡肉煮到脱骨,那就太软了,熟了即可。
这样出来的鸡,白白的,看起来没啥颜色,滚水里浮了不少的油,估计鸡也不腻了。在外面吃饭,白切鸡都是斩了摆盘而上;在家里吃饭,为了一口都是肉,我选择了“骨肉分离”。拿尖刀小心的把鸡肉从鸡上拨了下来,骨头是骨头,鸡肉是鸡肉,鸡皮是鸡皮,就可以一碗端着上桌了。咋一看以为是手撕鸡,不过喜欢的话,扮上香油、芝麻、香菜、花生等,确实也和手撕鸡差不多。喜欢的话,弄点酱油、辣椒、花生酱等作为调料,就可以没事了。不过我这只鸡出锅味道就足够,不用多加调料,全家狼吞虎咽一餐干掉。
后来,老妈玩“节约”,把煮鸡的那锅鸡汤煮了一锅节瓜,味道也不错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