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摇曳铃丹 下的文章

2001年8月8日,有了一个QQ号,其实当时并不是主要QQ号,那时候也没悟性发现这个是个“靓号”。而大概1、2年后,因为一些事情,打算放弃1月17日注册的那个QQ号,于是,就选用了这个;转而,此号沿用至今,并且“养得很大”。

2010年8月8日,整9年,隐隐约约有些感觉,感觉要做些什么事,于是,就做了。也是直到今天,我才想起可以查下QQ号的生日,才发现果然是那天,有那么一个巧合。

佛语:九九归一,终成正果。我是俗人,正果就不考虑了,而“归一”是一种追求,一个新的起点。或机缘就是如此归一。

要问在哪里查QQ号的注册时间,我只知道,若参与了2009年的QQ“我的十年”活动的就能看到,登录后访问自己的QQ号地址:http://user.10.qq.com/QQ号/

新版《红楼梦》上线好些日子了,还没上之前,网络上已经被炒作得“风风火火”。前段日子瞄到南方TVS4有播,就瞄了几眼,从第一集开始……

受不了的地方:
1、用了许多的快进类的效果,就连收拾笔墨纸砚也快进一下;进多了,感觉心惶惶(这种快进好像多用在鬼片和科幻片上);
2、有许多类似青衣唱调的戏曲音乐作为背景,于是总听到有个女人在悠悠……悠悠……(其它评价所说,鬼片感觉);
3、太多太多的“圈圈”头了,本来以为已婚妇女才有,结果黛玉、丫鬟都上,吓死人……
4、传说中的结局宝玉和宝钗有了孩子,宝玉还金榜题名——让我想起“关羽跟了曹操”、“诸葛亮统一了三国”、“水浒英雄真的被招安都当了大官”、“唐僧留在了女儿国”……

值得赞的地方:
1、技术不错,场景啥很漂亮,衣着很华丽;
2、导演说尊重原著,其对话和台词,从前面几集看,确实有点“照读”,不过放了字母,对我倒是看得懂,略有了点看书的味道;
3、大量使用了旁白,对看得懂的人来说,可能会觉得这个有些多余;不过对看不懂的人来说,应该会有些帮助;

已经习惯的地方:
市场的炒作方面,有些,估计是市场方面的人员故意放出来,用恶评或窘态或捕风捉影来吸引眼球的。否则,平平淡淡的红楼梦,又有啥值得大家去期待的呢?这点,早就习惯了,甚至于自己需要的时候,都不的不去用一点……

旧版的《红楼梦》电视剧我并没有细看或看完,这本书自然是看完的。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来看,《红楼梦》少了“风风火火”、少了“跌宕起伏”,虽然也有着每个人的起落悲欢,但给我的感觉,更多的是“吃饱了撑着没事干”地吟诗作对。它的精彩,更来自作者对中国文学、医学、礼仪等等精通。而观新版《红楼梦》,其虽然提及题词、作诗,但对诗词方面的交流和细节,似乎都一一略过。

新版《红楼梦》我只看到“元春省亲”一段,这里只是说了有题词这事,外加黛玉帮宝玉写了几首,却没了对诗词具体的描写和他们互相的评论。如果后面的剧情继续略过这块,可能将会乏味很多。曹雪芹当年可是煞费苦心的把金陵十二钗的结局都藏在了诗里,而且很多人的矛盾都是在诗词评论中体现的。

新版《红楼梦》好像少了宝玉对自己那块玉的厌恶(“摔玉”)和游警幻仙境。前者估计是为了和宝钗配对吧,后者为了隐藏书上实际的结局?总的,电视剧的进度很快,相当快,省略了跳过了很多地方,有些不好玩。我也没继续看了……

早上在车上打盹打得有点过头了,结果到了站才惊醒,一看到站,匆忙下车,结果把饭盒袋子漏在车上了……打了若干个电话,听到若干“线路忙”,好不容易接通公交车站终点站,对方说,“找到了,就会给送过来(另一个终点站)”。

不过,饭碗是没能回来,听说,司机自己带饭的,挂在车上,也会被人拿走……

回到家说起,又听说一个,家里的同事的亲戚,某天给在医院的长辈送饭,一碗汤一碗饭菜的,挂在单车前头……在路上,被人抢了,就是抢走了饭菜……

ORG……

每天的公交车,都很挤,很多人感叹着广州人多,或公交调度不合理。只是,似乎极少人发现,挤,往往并不是因为车,而是人,人心。

自问一下:是否在车上人还没下车的时候,自己就抢着上车?是否当车门口喊能否往里走点的时候自己无动于衷?然后在下车的时候在心里大骂人多人挤?

就是因为没有几个人肯让下,而本想让的人又怕自己吃亏,于是……形成了那么股恶性循环……

什么时候,才能够“先下后上”,什么时候才能懂得“让一让”,什么时候,车子,就不挤了……

NND,都挤的挂掉我两件好衣服了!

前几天翻着电视找东西看,蒙查查的撞到了《新包青天》,想起小时候的那抹崇拜与偶像,觉得要追下才行。第一案“打龙袍”感觉还可以,除了白玉堂丑了点,武功都变态了点……而第二案“白龙驹”就显得很拖沓,没有断案的速度和爽快,而且包公都感觉变笨了——那两个心高气傲的兵营的官“心甘情愿”被收到监狱,难道不是为了杀人灭口吗?这都想不到?——而且还扯上了情事悠悠……那个“那样飘忽行踪,有一集没一集的让人苦苦等待(引自豆瓣某评语)”的南侠不见了,想YY都没得YY……公孙先生还做上“开膛破肚”的手术,让我想起某些穿越小说。

片头片尾曲也都不好听,想起当年的歌词可是用笔跟着每集开头结尾一点点抄写下来的……

豆瓣上某篇评论写的不错,有兴趣的可移步 http://movie.douban.com/review/2069051/

附上我已收藏17年的当初在报纸上的照片:

赵文卓的《苏乞儿》,卷轴文字画面很好看,3D效果做的不错;问题是,这个剧情,实在是无以言表。到底是写实的呢?还是玄幻的呢?还是很武侠(飞天走地)的呢?开篇就让我想了老半天,那个山寨在哪里有?怎么看都像某游戏的地下城或副本的大boss所在地;还是盗墓里的某个别有洞天?到底现实存在与否?

好吧,当它是玄幻武侠,继续往下看,贝勒爷想推荐的是苏灿,又怎么会仅凭苏灿推荐就轻易转到袁凯身上?这个罢官回家的真容易。然后是(以下引用一个网友所说,略加修改)“他义兄的妈妈的老公被他妈妈的老公打死了,然后他的妈妈的老公收养了他义兄,可他义兄不领情,为了报仇打死了他妈妈的老公并打伤了他。他为了给他妈妈的老公报仇,带着他孩子的妈妈去在幻想中练武,然后打死了那个打死他妈妈的老公的仇人,可是他孩子的妈妈也死了……于是他就成了苏乞儿”。

咳咳,好绕。

苏乞儿被丢入黄河(比较像,应该是在那取景)后,被冲到下游。他老婆救他应该是沿河找到人家,而不是上荒山俊林吧,除非前面真的一点路都没有?那个荒山里,有个高手采药姑……这个就不说了,老套了。至于啊周杰伦这个“武神”的出现,确实让人以为又到了玄幻世界,好在,后面也提到说这些都是苏乞儿的幻想。那么,就原谅下……原来在幻想中也可以练功,看来我也要努力YY了。

我猜测,醉拳类似于太极,都是利用身体灵活和巧劲,发挥四两拨千斤之效,而不是继续的拼力气;这才比较适合筋骨损伤过的人去学习。毕竟,很难有伤是可以100%恢复的,包括打针那个针眼(只是太微小,一个两个的没啥影响)。但苏乞儿的蛮力一直都还是挺大的,属于力量型。好吧,这样算了,继续……

话说袁凯也算个可怜人,可怜到心理变态了,于是就可恨了。可恨到连自己亲妹妹都活埋了,我还以为那几个去埋人的人会放了他妹妹,可惜导演没叫这么做。苏乞儿找到箱子的时候就心急到犯傻了,自己那身功夫到这里就没用了,于是孩子他妈就这样死了。然后的剧情就开始升华,从颓废到觉醒,到居然打不赢几个用蛮力的大力士,感觉太丢“醉拳”的脸了。还有网友说,那个在东北周董又出来的时候,深刻诠释了“原来街舞源自醉拳”……

同事下的片子,在局域网内以10m/s的“惊艳”速度传给我后,我周末就看了一把,刚看完——有点不务正业了。

《人在囧途》,看这片子之前,我没对齐了解任何,只知道是王宝强演的,然后就这么看了。看完后,让我想起《天下无贼》,无非,还是希望那句“人间自有真情在”——现在的电影早已经不起逻辑推敲,所以这点略过,不考虑——它带来了点温情和感动,带来点有点让自己“世博”的乐子,带来看中的感觉还行,看完就忘了的结局。

虽然两个大男人一路上都挺倒霉的,飞机、火车、长途汽车、拖拉机、渡轮、私家车、小货车……不过就导演那意思说“一个公司连续跳12个的都赶上了,这又有啥不可的?”——但一路也挺幸运的,至少钱没丢还有命在。娱乐嘛,既然没侵犯到自己父母亲人的权益尊严,就别太较真了。让残酷的现实有点“真情在”的寄托,我相信有,但概率太低太低;就如那个女骗子,谁又知道是真或是假?有时候被骗了,可能只能安慰自己,或许对方也有苦衷……

后来搜到关于说《人在囧途》抄袭(或说模仿)的事,感觉,导演还是小气了点,若在影片结尾,别写自己原创,而注明一个参考之类,又有何不可呢?大方些,未必不是好事;难道潜规则就那么难规则?

看完片子,笑笑后,估计GG们都会羡慕那个“成功”的男人,事业好,老婆好,情人也好……

写前啰嗦两句,这自传是系列的,想看个明白需要从头看起,请勿看了半截就“自以为”。有些话和铺垫在前一篇已说,后面不可能老跟着说。

断了2天,有些不记得了……

5岁前的日子,无论怎样,都是无忧无虑的,还整个天不怕地不怕的,会走路后,总是“雄赳赳气昂昂”地走的飞快(以同龄小孩的速度来说),还敢坐在马背上拍照。而对于5岁前的幼儿园,只记得一起光着小屁股排着队去澡堂洗澡,而从老妈的资料里得到两件事:一件“杯具”,一件“洗具”。

“杯具”的事是关于左撇子的。我小时候是左手拿勺子吃饭的,家里并不会管我这件事,而幼儿园那个(估计一点都不可爱的)老师,强行把我的左手拿勺变成了右手(也不知道当年经历了如何的“酷刑”)。于是乎,我就变回了大众化的“右撇子”,而只有当自行接受新事的时候,才会有左撇子的特性出现——我只知道我拿牌是用右手。而我比较纳闷的是,为何后来老妈教我打球的时候,为何不叫我用左手呢?可怜的右脑……现在除了左手鼠标还行外,其它都不行了。

“洗具”的事,其实是对老妈来说的,还记得那首歌吗?

“我的好妈妈,下班回到家,劳累了一天多么辛苦了。妈妈,妈妈快坐下,妈妈,妈妈快坐下,请喝一杯茶,让我亲亲你吧,让我亲亲你吧,我的好妈妈。”

清闲了2天后,我的事又多了,今天断断续续写了这么一点点,回头还是改为用word写,这里复制粘帖吧。看起来也没那么乱。

小时候的乖还不仅仅存在于尿裤子上,连吃饭都是相当的乖,从来不用父母长辈的拿着碗在后面追着喊“宝宝,吃口饭饭了……”。自从能自己拿勺子的时候(当年用的还是左手),就基本都是自己吃饭,而且相当好(四声)吃。到了人家家里,也是先爬上桌子,然后喊着看电视,看着看着就在那里吃饭了……三岁看大,到了现在依然有点死性不改。

小时候的家里住的是门前有共用走廊(阳台)的那种类似单身公寓或学生宿舍的楼,楼前有一个单车棚,对面有另一栋楼。这些我本是不记得了了,只是在10多岁后,曾做了个梦,梦到那个单车棚,那个对面楼有个小男孩喊我过去玩;后来和老妈证实了下,那个单车棚和那个楼里确实有个我小时候的玩伴,但后来去了哪,就不得而知了。人脑,真是个奇怪的东西,明明不记得的事了,却可以在梦里重现。我记得最清楚的楼,不是自家的,而是大舅舅家的。虽然舅舅家有3个姐姐,但舅妈是及宠我的,鸡腿让我吃了无数个……于是,我一直记得舅舅家的那个楼梯,横纵在走廊上的楼梯,绕着上去,就到了……

老妈说,我的体质本来不差,但有那么两件事:一件事是出生的时候呛了羊水,半天没哭,被小护士拽着脚倒着拍了好几下;老妈说我嗓子不好,应该是那时候给弄的。另一件事是有一天,奶奶来我家带我,父母都不在家,而不知道怎么的,她突然走了,把我丢在一个在得百日咳的小朋友的家里,于是,我也接着咳了一百日……

因为老爸本就是奶奶唯一的儿子,我的出生,让奶奶没了孙子;或许现在已经不会这么想了,但那是,可能多少有些不舒服吧。在我小时候的记忆力,亲戚的概念,可能只存在于大舅舅一家和姨妈的两个调皮儿子。

序:按写“裹脚布”的习惯,抬头都有个“序”之类的东西,于是我也姑且写个。其实写这个自传的心情比较纠结,想了老半天,给的结论就是,怕自己老了记性不好,以后回忆不起来了,于是现在就赶紧记录下来。下面就是正文,不定期更新。

据老妈的史料记载,某个壬戌年的农历二月,在湖南某城某医院里,出了一个早产女婴。有亲戚说,因为少了1个月,导致没长那个把……于是,按老妈史料的说法,当年,就因这个,姓氏差点跟了妈,不过终究,也不知道终究是啥,还是没有变,依然是跟唐代某大诗人同宗的姓(依然是传说,似乎真有那么点血缘关系)。

有人说早产儿聪明,可还是根据老妈史料记载,我属于晚走路晚说话型,据说,差不多3岁时候才能基本说话。咳咳!这个强烈的验证了读书后的说话天赋,20多年了,粤语还在半桶水,英语就更别提了……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如此导致了一心专用,普通话自认还是比较“刚刚地”,除了参合了广州普通话外……语文也还凑合。有很多人猜过铃丹是哪里人,还确实印象中没个猜中的,实话说,是地球人。按户口簿上的祖籍来说,是山西的(你可以去查查有哪个诗人是山西的),但我自认是广州人。虽然粤语还不流利,但饮食和生活,都已经深深地和这个地区、这个城市联系到了一起,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。这里扯远了,我们还是继续按正叙模式进行。

坦白交代下,5岁前的生活,我都已经基本没印象了,只能来自老妈史料。传说中的那个小不点,是相当调皮的。

80年代初,没那么好条件有啥婴儿床之类,一张大床,左边老爸,右边老妈,中间夹着一个还只会爬的小不点。眼睛一闭一睁,一个晚上,小不点不见了。老爸老妈到处好找,终于在床底发现在呼呼大睡的家伙。后来,侦查发现,小不点自己从大人的脑袋上方与床头的缝隙中爬过,“扑通”一下掉到床底继续睡觉……

天亮了,被放回了床上,还是不安宁。爬到床头,抓起一个玻璃杯,敲鼓一样的对着桌子咚咚的敲,“哐当”杯子碎了,人还在嘎嘎地笑。我也没问老妈为何没阻止,反正,据她所说,那几个杯子就这样被我干掉了。近几年,老妈说,当年应该就看出我有敲鼓的天赋,咳咳,确实,我对这个有些兴趣,不过已经淡化了。

除了对静物进行“破坏”外,动物我也不会放过,比如说金鱼……那个,请原谅当年无知的“残忍”。

其实,按老妈史料记载,总体,我还是相当乖的,因为,从来都不会尿裤子,所以难怪会发生掉到床底的事件,因为估计他们不用担心半夜尿床的危险,所以……

下回继续说,5岁前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