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

这是一个一直想去,却一直没敢去的地方,然而终究还是去了……

从在黄埔大道的花城汇的边缘,沿着花城广场往南直走,路过维加斯广场(家居城)、花城汇(地下商场)、高德汇,路上吃了一碗面和一份没黑椒味的黑椒牛腩饭,穿过海心沙,到达海心沙码头,搭半小时一班的水上巴士,到达广州塔码头,翻过有轨电车的铁轨,来到广州塔脚。

既然上塔,肯定要去488米的户外观景台,也就是摩天轮之处,这个票价是298元,网上团购一般是9折。在塔脚外围,可以感受到旅游景区的味道——各种兜售摄影的。如网上攻略所说,上塔是不能带危险品(这个都知道)、打火机和液体的,也就是包括自带的饮用水什么的;这类可以放在物品储存区。

登塔电梯每秒5米,带来的直上云霄之冲劲让有小小恐高症的开始有些腿部发软,电梯里一个大个子想抱着他的伙伴以寻找安全感。其实到了107层,在360度全玻璃的观景区,能往脚下看的,才是真正的不恐高……要不看半眼,就算精神上想顶住,脑袋也真的直接给晕了。就这么晕晕转转的跑到摩天轮,那一圈悠悠的摩天轮,对恐高的来说才知道什么叫“度日如年”,连靠边坐下都是一种小小的考验……至于“跳楼机”(极速云霄)那疙瘩,还是算了……虽然就那么一下……

话说,广州塔的360度观景区和摩天轮那都有专门拍照的,说是,觉得好看才买……介于360度观景区其实是背光,低端手机完全无法吃下那个地方,便想回头看专业相机的作品,不过,旁听到前面客户的,360度那50元一张,摩天轮那60元一张,必须5张起购……直接把穷人吓跑,连相片拍的如何都没看了,反正也不是美女……

唔,直到回到地面许久,腿的紧张才算缓解,继而匆匆又从渡轮回到海心沙,索性再一渡轮踏上回程之路;可以说第一次在广州坐水巴,就坐个够了,而且还有点景色。只是,整一天的广州都是灰蒙蒙几乎没出太阳的,可见度不高。

广州塔上中轴线

广州塔上望珠江

广州塔上摩天轮

珠江上广州塔落日

按照当前的市场需求,网站已经不单纯只有一个网站,往往还搭配一个APP平台,尤其是需要一些权限的社区或付费应用的软件。于是,公司从一般认知上,都在寻找2个产品:一个负责网站,一个负责手机端。可其实,这2个产品所共用的是一个数据库:公司的资讯、账号、社区……于是可能弄的数据库因为产品经理的需求变更在两方适应,也可能弄的2个产品不是一种统一风格而缺乏功能呼应。

作为互联网教育的网站,我们要的是啥?

→ 介绍:我们是做什么培训的——是否符符合客户需要。

→ 优势:我们是怎样培训的——互联网的优势需要表明;我们的课程有多好——轻松、自由的学习。

→ 延伸:我们的价格有多实惠——和实体竞争的又一个关键;我们的学习社区——除了课程,你还可以学到更多。

为啥有这些需要,因为我们的目的,永恒不变的目的:吸引更多注册用户,并且提高粘度;增加APP的下载使用量(也是粘度问题之一);增加付费进行培训的用户比例。

因此,我们需要在网站首页展示的内容:可免费观看的教学视频——包括各热门课程;关于公司优点的趣味视频——给那么多字,还不如一步介绍到位;便捷的社区注册方式;显眼明确的APP下载指引。

现在来说,手机访问社区的量甚至比在电脑端网页上的访问量还来的更大,而一个APP之所以会被用户下载和使用,(除了预装)一般都是在了解这个APP的基本作用,觉得它对自己有益(学习、娱乐、社交、理财等等)才会进行安装。所以,在APP上就不必在显眼处介绍公司、实惠之类的东西了,而是要突出:

→ 我(用户)在学习的课程和内容:提醒上课、提醒作业、随时可和老师交流。

→ 我所关注的社交动态:同学互动、娱乐视野。

嗯,至于交钱也不用在明显之处,既然黏住了,在需要的地方适当提醒就好。

当然,这上面都是一些很浅显的概念问题,重点是,怎么把这些理念融入到相关产品的功能和布局设计当中,让公司把想宣传的准确告诉用户,把用户想知道的便捷告诉给用户,就是做互联网产品原型的关键——它不仅仅有功能,还有交互一块的考虑。剩下还有挺重要一点就是,在网站和APP里,用户看不见的后台,及时、便捷的更新和维护功能,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持续的更新,才有持续的活力。

说回来,这2年,在网页第一屏放大广告图的设计越来越多,个人觉得,这样虽然看起来很“酷”,也比较浪费。毕竟,网页的第一屏,APP的第一页,都是最容易传递消息的地方——“酷”、“美”和资讯的平衡,也是一个长久的话题。

近期见到一家做互联网培训的公司,起家于西陲,一次融资后来到广州,二次融资后在天河弄了栋办公大楼;这行动让人联想起: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的俗话;而这个公司通过这2次的扩张,已经达到600人的规模(看起来已经相当巨大)。因为其基于在线语音平台进行各类培训业务,估计当前没有太大的在各地开分点的需求;应该是步入了新一轮的巩固期。

这也是接触若干互联网公司后,直接在其网站上感受到“活力”和“认真”的一家公司,可以深深感受到其“‘无节操’的互联网娱乐”和“激情”,而且凭借这些,让它处在了一直盈利状态,融资不是“雪中送炭”,而是“锦上添花”。

它的运作模式,在粗浅了解了下后,总结如下:有自己的编导摄影团队,录制自己的视频教程,通过教程录像和在线直播两种方式,在淘宝、YY、QQ以及自己的平台上向全网络进行免费公开课和付费培训。由于其起步价非常低,可简单认为1小时只需9元,且可以随时随地或在家学习,并且照样有老师指导解惑,所以很受互联网上有相关需求用户的喜爱。

自从国家提出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后,互联网培训(“在互联网上进行培训”或“对互联网相关知识进行培训”)成为新的发展空间,而且会一定程度上和实体培训平分这个江湖。到底谁能在这个竞争中长久生存下来?